小众剧情电影《平静的日常》影评:装作不在乎,就能事不关己?

首先,先要澄清一下,《平静的日常》虽然是说福岛核灾以及后续的状况,但它并不是要看“灾难”的本身,不是要用特效把电厂爆炸拍得吓死人,基本上片中是看不到灾难本身的,但从某种程度来说,《平静的日常》要谈的也是灾难,是在核灾发生之后在日常生活中的灾难。

再者,这是一部很小众的剧情电影,也不是像《浩劫奇迹》〔The Impossible〕在谈灾民家破人亡时所展现出的人xin光辉,它没有那么的商业化。

不光是故事的部分,《平静的日常》也没有一般大家习惯的起承转合,一定要看勇敢母亲对抗辐射然后坚持或是得到什么明确的结果,不是的,这部小众电影就真的是在刻画一段核灾发生之后的日常生活中的状况。

所以,我会觉得对这个题材有兴趣的朋友,要先校调一下自己的预期心态。我想,这就牵扯到一个心态的前提了,看《平静的日常》并不是要看娱乐的,并不是三五好友打发时间的商业灾难片,也不是搞悲情的哭片,它真的是从市井小民的角度去看这场核灾,以及对他们和身边的人所造成的影响。

片中的人物都是凡人,乏味的凡人,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特质,处理事情的方式在你眼中可能也很糟糕,我觉得看习惯主角群很强的商业片,可能在看这类比较写实的电影时,会让观众有一种优越的心态,会觉得“你干嘛这样”、“你为什么不那样”,如果你也是这种型的,建议看《平静的日常》要调整一下,先接受这部电影要呈现的就是凡人,他们就是很多做法在你眼中应该可以做得更好才对。

然后,最好是真的对这个题材有兴趣,真的想要了解在这件事情发生之后,其他地方的人是怎么想的,他们的日常生活变怎样。是的,日常生活。你并不会在《平静的日常》当中看到有什么人受到幅射影响而出现可怕的病变,你看到的这群人离灾区有距离,他们只能从新闻知道现在的状况,但有人会担心幅射,非常神经质,也有人好像觉得大家都没在怕,就不需要怕。所以你看到的就是这些人的日常生活,去幼稚园接孩子、去超市买东西、在家和家人互动、大概就这样!

所以若对这个题材本身并没有兴趣,需要电影来制造事件或领着观众高潮,那看《平静的日常》就会冷感了。

讲这么多,大概知道《平静的日常》是怎样的口味了吧。那,如果觉得愿意去看看这种需要多点自己体会的电影,那,《平静的日常》要谈的主题其实很有意思的,它的主题,就是片名,《平静的日常》。

只是片中用一个比较神经质的妈妈来当主轴,她的过度反应在一般人眼中看来有点太夸张,或是说,她的做法有点无谓,的确在无法知道真实状况,且只能等新闻是会让人紧张的,这心情可理解,但她的小小手段(口罩、不许小孩在室外玩)看起来也实在有点让人怀疑有多少实质帮助。可是,总不可能在没什么实际警报的情况下就搬家换环境吧?更何况她并不是一个能力很好的人,要维持生计都有困难。而在一般人的眼中,她这种不切实际的自保方式,反而像在煽动不安。

《平静的日常》说的就是这种大家好像都当作没关系,没有什么积极反应的现状。坦白说,身为人民,能得到的资讯真的太少也太片面,网络或口耳相传的谣言也肯定是满天飞,大概没人能知道真相为何,也没人说得定将来的影响,但很多人都会有一种“将来的事将来再说吧”、“与其担心不知道会不会发生的病变,不如好好把现在的事做好吧!”、“大家不都这样吗?所以不用担心啦”的心态。

很难说谁对谁错的,只是《平静的日常》用非常神经质的妈妈来对比,就会让这种“平静的日常”很明显。刚开始你可能会不怎么喜欢这位女主角,但渐渐也会了解她的过度反应背后的心情。你不一定会认同,也没有怎样一定是对是错(比如若全民整个紧张起来人人自危,是否又会产生其他不好的影响?任何事情都有太多面向,每个人要的也不同,不可能单单用对错来分的),但很明显可以看到每个人在同样状况下不同的想法造成的不同影响。

撇开反不反核的问题,《平静的日常》最后也有把这种“态度”用在其他地方,我们可能都有在碰到某个问题时用“装没事”或是不那么在乎的方式带过,背后的想法也有很多值得探讨的空间,是真的那么泰然?还是一种眼不见为净的逃避?或是其他?

简单来说,这类电影需要观众很“自动自发”,自己去观察到的很多细节中找出议题来深入想想,甚至每一滴眼泪都需要观众自己去找出它背后的辛酸或是心情。虽然这种电影比较硬,但相对于其他国家影展片谈其他题材,福岛事件的确对不少观众比较有吸引力的,但也需要你能放下主观、去观察、多点同理心在与自己不同的人身上、也多点自己的思考,而不是等电影设计好一个故事引导你去最后的结局大感动。但我也必须要说一句,若没有准备要看很写实很生活化也很需要自己感受的电影,那还是再多考虑一下要不要看这部小众的剧情电影吧。


相关推荐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小众剧情电影《平静的日常》影评:装作不在乎,就能事不关己?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